EN
新品上市文章发表

首页 > 公司介绍 > 新闻动态 > 文章发表

单细胞测序揭示小鼠附睾细胞以及特殊的线粒体富集阶段的时空景观
发布时间:2021-06-17 16:02:06  

今日,南通大学生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浩团队联合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国际前沿期刊《Cell Discovery》上发表小鼠附睾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文章,题为:Spatio-temporal landscape of mouse epididymal cells and specific mitochondria-rich segments defined by large-scale single-cell RNA-seq。文章采用9例小鼠附睾组织,利用新格元自主研发的GEXSCOPE®组织保存试剂,解离试剂以及微流控微孔板芯片技术,成功获得高质量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助力小鼠附睾细胞时空景观的构建。

研究背景

附睾是非常重要的男性性器官,在精子运输,成熟和存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精子在附睾中获得其动力和受精能力。在附睾中,受到管腔微环境的影响,精子的细胞膜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修饰。附睾管腔微环境主要由附睾上皮细胞维系,能够促进精子的成熟。但是,组成附睾的三个部分,附睾头,体,尾的微环境是不同的,对于精子成熟影响也起着不同的作用。附睾头和体的管腔分泌物能够帮助精子获得动力和受精能力。附睾尾部的分泌物则能够维持精子存储的微环境,保持精子的受精能力。这种功能的不同主要由于细胞组成和表达基因差异所致。附睾管腔上皮属于假复层上皮,包含多种细胞类型,行使不同的生理学功能,其中包括principal cell,basal cell和clear/narrow cell,其在附睾的不同部位存在较强异质性。解析附睾不同部位的细胞组成对于理解精子成熟以及附睾相关疾病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对于附睾上皮细胞在附睾中的时空分布,以及基因表达情况还没有明确报导。

研究流程

取出生后42天和56天的小鼠附睾,分别取附睾头,体,尾部进行海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去除红细胞以后共得到40623个单细胞,进行后续的分析。

研究结果

●基于GEXSCOPE®微流控微孔板的scRNA-seq技术揭示全面完整的附睾细胞异质性

为了研究小鼠附睾的细胞异质性,选取了小鼠附睾发育关键的两个时期,分别为出生后42天和56天。出生后42天小鼠附睾,包含第一波精子,出生后56天小鼠附睾包含第二波成熟精子。基于GEXSCOPE®微流控微孔板的scRNA-seq技术,从一只42天小鼠附睾头,体,尾三个部分共得到13,360个细胞,从两只56天小鼠附睾头,体,尾三个部分共得到28,725个细胞。经过质控,以及去除红细胞,最后将40623个细胞进行了后续的分析。聚类注释共得到8种细胞类型,包括principal cell,myoid cell/fibroblasts,clear/narrow cell,巨噬/单核细胞(macrophages/monocytes),basal cells,halo/T cell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和精子(sperm)(图1 b)。八种细胞类型在不同时期小鼠附睾,以及附睾不同部位都有分布(图1c)。

图1 出生后42天和56天小鼠附睾头、体、尾细胞图谱绘制

 

● Principal cell不同亚型在附睾不同部位异质性分析

将principal cells重新聚类细分,共得到8个细胞亚型,命名为Prc1-Prc8(图2a)。Top10差异基因热图显示各个亚型具有自己独特的转录组信息(图2b)。通过对8个principal cells亚型的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显示他们对于附睾微环境的调节具有不同的功能(图2c)。其中发现Prc7和Prc8特异性的富集纤毛组装,微管运动和纤毛依赖性的细胞运动相关通路。这些结果显示Prc7和Prc8与在组织学上面描述的附睾上皮细胞相吻合:含有纤毛并且高表达肌动蛋白(Actb)。Actb虽然在Prc7中表达最强,但是在其他的principal cell亚型中也有所表达,所以不能作为Prc7的特异性marker(图2d)。通过差异基因可以筛选出Prc7的特异性表达marker(图2e)。其他附睾上皮细胞也进行了重新聚类细分,并做了GO功能富集。这些结果都说明附睾上皮细胞存在比较复杂的转录信息,与附睾的功能息息相关。

图2 principal cell各亚型分析

 

● 附睾不同部位差异基因分析

细胞类型的占比在附睾的头,体,尾三个部位没有太大的差别,其中principal cell在这三个部位都是占比最高的细胞类型,达到60%左右(图3a)。对比三个部位同一细胞类型,发现位于附睾头部的细胞与另外两个部位相比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图3b)。各种细胞类型在三个部位的差异基因热图显示(图3c),上皮细胞在不同的部位基因表达模式差异很大,这与GO功能富集的结果相吻合,不同部位的上皮细胞功能不同。其中不同部位的principal cells都有比较特异的基因表达(图3d)。

图3 附睾头、体、尾三个部位上皮细胞比较分析

 

● 附睾不同部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与附睾的头部相比,体部和尾部的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基因表达程度较高。根据出生后42天小鼠附睾的结果,平均有7.7%的线粒体基因在附睾头部表达,而在体部和尾部线粒体基因含量平均为17%和13.7%。在出生后56天的小鼠附睾结果中,两个重复的样本结果一致,即在附睾的体部和尾部上皮细胞中都表达较高的线粒体基因,但是在附睾的头部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基因表达比率较低。这种现象在所有上皮细胞类型中都呈现出一致的趋势(图4a)。后续通过免疫荧光以及qPCR实验进行了验证。线粒体特异表达基因,细胞色素c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单细胞测序数据一致,在附睾的体部和尾部表达比较强(图4b-d)。对线粒体相关基因mt-cytb,mtND1-6,mt-Co1和mt-Rnr1-2在不同部位的上皮细胞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基因都在附睾的体部和尾部表达比较强(图4e-f),与单细胞测序的结果一致。

图4 线粒体基因在附睾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

 

● 附睾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子差异分析

虽然精子一般认为转录和翻译都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熟精子中有组蛋白的表达和逆转录的活性。比较了两个附睾发育关键阶段,精子转录本之间的差别。发现在第一波精子进入附睾时期(出生后42天小鼠附睾)和成熟精子阶段(出生后56天小鼠附睾),附睾头,体,尾三个部位的精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图5a),暗示着发育不同阶段,精子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尤其是出生后42天小鼠附睾中的精子基因表达水平较出生后56天小鼠附睾中的精子要高。两个时期精子高表达的基因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附睾对于精子成熟的调节功能的差异(图5b)。

图5 不同发育阶段精子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结  论

本研究,使用scRNA-seq,通过解析小鼠附睾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以及头,体,尾三个部位的细胞类型以及差异分析,在单细胞层面上提供了精细全面的附睾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时空图谱。对于附睾上皮细胞的具体分析,鉴定了新的principal cell亚型,行使特殊的功能。并且发现线粒体基因在附睾头部上皮细胞表达量较低,而在附睾体部和尾部表达量较高,这种现象在所有上皮细胞类型中,以及发育不同阶段都是一致的。这可能与上皮细胞分泌大量蛋白,维持附睾微环境密切相关。另外,对于附睾发育不同阶段中精子转录组信息的分析,发现第一波精子较成熟精子基因表达水平高。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正常附睾的功能以及附睾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细胞基质研究提供了基础。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售后公众号